最新资讯:
·个税扣除有望以家庭为单位 ·《职工董事履职管理办法》有望很快出台 ·上海:2008年外企工资增幅超过10% ·上海:市仲裁委仲裁管辖范围有新变化 ·全球掀裁员潮或波及中国 ·上海:人才市场受金融风暴影响萎靡不振 ·年终集中讨薪 不如平时督察 ·上海机构改革首批人事任命出炉 ·各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总汇 ·上海受金融风暴影响超15万毕业生就业严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酝酿制定有关劳动人事新规章 ·到9月底19个地区调整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职介中心公布本市四季度用工指导 ·北京:金融危机心理问诊人增一倍 85%人担心裁员 ·各省市工资水平排序 北京上海西藏居前三名 ·人保部:部分出口型企业就业岗位流失,国家已采取扶持政策 ·关注:广东东莞“亿元红包”是怎么发的? ·当前环境下保就业比保增长更重要! ·部分沿海企业不景气 300万重庆民工现返乡潮 ·【案件播报】借用他人身份证应聘惹出大麻烦 ·【案件播报】生病员工三天未交假条被开除获赔10万 ·传东莞持续涌现关停企业潮 外经贸局否认 · “裁员潮”是劳动合同法的试金石 ·宁波:劳动合同上的基本工资怎么缩水了? ·福建 城乡居民工伤赔偿“同命同价” ·【案件播报】韩籍设计师月薪3万3 被解约不服劳动仲裁到法院 ·【案件播报】员工离职前篡改公司数据库 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播报】“私了”后员工再索工伤赔偿 ·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案件播报】员工吵架被气死 企业缘何要担责
动态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莫让“金融危机”演变成“法律危机”

时间: 2018/8/22 17:03:32 | 浏览: 182 | 更多关于《动态资讯

新闻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何先武

 无论是劳动合同法,还是最低工资标准,都旨在“兜住”劳动者生活的底线。这是法律制度,是国家公权力对劳动者生存权的捍卫,是社会正义的底线。经济萧条,企业生存困难,适度降薪在所难免,但不能因此违反法律,突破法律底线,连国家基本的法度都不要了

    应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广大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日子很不好过,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家的利润,还将直接波及到劳动者的收入,甚至危及到“饭碗”。而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之下,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会成为一定的问题。

    人们曾几度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繁荣而欣喜不已,甚至还习惯性认为自己是“制造业大国”。但事实上,“中国制造”还远远没有达到依靠质量、技术和包装等冲击世界市场的能力,我们产品大多还是依靠价格的低廉赢得一席之地,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资源的高能耗和劳动力的低成本。正是因为这样,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才引起了包括华为等一些知名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的深度恐慌。

    
劳动合同法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还可能危及到企业的生存。经济下滑,就得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这似乎在情理之中,对此,人们其实能够表示一定的理解。毕竟在这场“寒流”中,谁都不能幸免。面对这场“共同的灾难”,大家都应该勒紧裤带,一起挺过去。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缓”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或者是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显然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长期以来,劳动者都在为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繁荣贡献着廉价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劳动者已经为此勒紧裤带好多年。政府为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寒冬”,要劳动者勒紧裤带,那么,谁来帮助劳动者度过“寒冬”呢?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放缓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意味着更多的劳动者重新跌落到生活无保障的“冰窖”之中。这种做法本质上是要将危机的风险大幅度地向劳动者身上转嫁,让劳动者把裤带再紧紧。问题是,劳动者的裤带还要有多紧呢?他们能挺得过去吗?

    事实上,无论是
劳动合同法,还是最低工资标准,都旨在“兜住”劳动者生活的底线。这是法律制度,是国家公权力对劳动者生存权的保障,是社会正义的底线。经济萧条,企业生存困难,适度降薪在所难免,但不能因此违反法律,突破法律底线,连国家基本的法度都不要了。说白了,政府拯救中小企业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容忍违法行为的存在。

    所以,讨论要不要放缓实施
劳动合同法的问题,事实上是在讨论“救市”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或者是以损害社会正义为代价。

    诚如专家们指出的那样,金融危机是一场灾难,也是检验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时候,抗得过说明你生存能力强,抗不过说明你生存能力弱,就只能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铁的法则,断不可因此任意由你践踏法律尊严,以继续吞噬劳动者的血汗来维系企业的生存。在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得很对:“
劳动合同法是人大通过的法律,必然要在全国坚决执行!”因为我们断不能让“金融危机”变成“法律危机”。

上一篇: 财政部: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
下一篇: 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 我国公务员退出将有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