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个税扣除有望以家庭为单位 ·《职工董事履职管理办法》有望很快出台 ·上海:2008年外企工资增幅超过10% ·上海:市仲裁委仲裁管辖范围有新变化 ·全球掀裁员潮或波及中国 ·上海:人才市场受金融风暴影响萎靡不振 ·年终集中讨薪 不如平时督察 ·上海机构改革首批人事任命出炉 ·各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总汇 ·上海受金融风暴影响超15万毕业生就业严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酝酿制定有关劳动人事新规章 ·到9月底19个地区调整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职介中心公布本市四季度用工指导 ·北京:金融危机心理问诊人增一倍 85%人担心裁员 ·各省市工资水平排序 北京上海西藏居前三名 ·人保部:部分出口型企业就业岗位流失,国家已采取扶持政策 ·关注:广东东莞“亿元红包”是怎么发的? ·当前环境下保就业比保增长更重要! ·部分沿海企业不景气 300万重庆民工现返乡潮 ·【案件播报】借用他人身份证应聘惹出大麻烦 ·【案件播报】生病员工三天未交假条被开除获赔10万 ·传东莞持续涌现关停企业潮 外经贸局否认 · “裁员潮”是劳动合同法的试金石 ·宁波:劳动合同上的基本工资怎么缩水了? ·福建 城乡居民工伤赔偿“同命同价” ·【案件播报】韩籍设计师月薪3万3 被解约不服劳动仲裁到法院 ·【案件播报】员工离职前篡改公司数据库 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播报】“私了”后员工再索工伤赔偿 ·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案件播报】员工吵架被气死 企业缘何要担责
动态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金融危机下的上海劳动用工情况概览

时间: 2018/8/22 17:03:32 | 浏览: 179 | 更多关于《动态资讯

新闻来源:时代周报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的沪上

上海产业结构较为良好,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代工企业早已被“挤出”,目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倒闭潮,但半停工、降薪、裁员这些冷嗖嗖的字眼还是不胫而走,让工薪族寒意刺骨。经济危机下,各种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随之涌现,一场后劳动合同时代的劳资较量已经拉开序幕。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制作光盘的合资企业,下午时分,几个20出头的小伙子仍在宿舍买醉。从10月份开始,数十个上半年才招进来的小伙子每周只要工作三天。公司上半年引进了一条新流水线,不料,下半年公司订单骤降,引进的流水线很快闲置,小伙子们也不得不变相“闲置”,“充实”到人手已满的旧流水线上。原先说好的2000元工资,现在只剩1000元,小伙子们心里都清楚,“就等合同期满走人”。

裁员风波席卷白领

在上海的另一角,火车站附近的一家中型餐馆里,晚上黄金时段,也只稀稀落落地坐着几桌食客。服务员显得有些富余,三三两两聚拢聊天。这家餐馆还附带经营经济型旅馆,9时许,财务经理赵先生准备下班,顺道折至旅馆前台,询问今晚的客房率。情况不佳,95个房间,仅住满55间。赵先生摇了摇头:“过去的客房率要百分之八九十呢。没准老板要裁员了。”

上海市总工会主席陈豪已经感受到了逼人的寒意,在11月下旬的一次会议上,陈豪发出了清晰的预警信号:“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上海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上海工会对当前的形势,以及随之出现的各种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足够的、清醒的、深刻的认识。”

早在10月初,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便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京沪白领间广泛传播。戴尔、雅虎、eBay、大众汽车这样的国际知名公司,以及智联招聘、东方航空、中原地产、波导、土豆网等国内知名企业赫然在列。尽管相当部分“上榜”企业驳斥了裁员传闻,然而,不少白领还是颇为心惊地感觉到,失业的已不仅仅是因工厂倒闭而骤显富余的民工,自己手中的饭碗也开始有了摇摇欲坠之虞。

白领们的忧虑并非捕风捉影。一位就职于上海通用的白领说,9月以来,他确切知道裁员的跨国公司“不下10家”,通过减车贴、严格报销程序等方法变相降薪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白领们平日社交谈论最多的话题都变成了工作,“大家开始担心自己的薪水哪天也会降低,工作也会突然不保。”

隐晦的“过冬”之策

寒意正无可阻挡地渗入到各个行业。金融危机下,一些原先独领风骚的“领头”企业也不得“勒紧裤带”,通过开源节流过日子。 

国内钢铁企业“大佬”宝钢,在全球金融危机、铁矿石涨价、订单减少、钢材市场持续急速下跌等众多因素下,“碰到了建厂以来的最大一次危机”。日前宝钢传出消息,对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只发放60%的工资,而这只是全面降薪的前奏。“今年我们年终奖可能拿不到了,连原先许诺给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也宣布被取消了。”一位宝钢的普通员工颇为沮丧。

目前,宝钢已经有79亿项目停工,进度款停止支付。同时,一项计划在2010年才完成的技改项目被搁置,总投资为11.18亿元、工期为2008年的“南通线材制品有限公司线材制品项目”也被暂时叫停。

上海大众也传出消息,自12月中下旬到明年1月初,将停止整车生产半个月。对外的公开说法是此举并非“停产”,“而是为了补偿上半年加班的员工,并完成前期由于产能紧张而推迟的生产线改造和设备维修,于12月底开始安排员工轮休。”

与赤裸裸的降薪相较,减少年终双薪、红包,裁撤福利,无疑是企业更安全的“过冬”之策。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员工在合同上约定劳动报酬之后,企业不能随意减少,只能对福利下手,年终的双薪、红包自然首当其冲。

在一家小型外贸企业做跟单员的沈先生,已经降低了对年终奖的预期。他月收入不高,3000元左右,往年的年终,他都会拿到1万余元的年终大红包。今年,老板早就放出话来:红包会大幅缩水。沈先生也表示理解:下半年以来,生意明显难做起来。不久前他们公司就有几集装箱的淀粉,原来的买家缩减生产,不要货了。

一项调查显示,有42%的企业正在考虑减少非管理层人员的年度奖金和分红,其中约20%的受访企业预计2008年年终奖比上年削减幅度超过25%。

招聘更是几近停止。“除非必要,不作招聘,”是众多企业HR的共识。不少企业已暂停了今年的招聘计划,“去校园宣讲也只是做做样子,宣讲过后根本没有招人计划。”一家职业测评公司的职业顾问钟小姐说。

劳动争议井喷式增长

纠纷增多,也是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这对企业主的困扰尤甚。新的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定,申请劳动仲裁不需要交费,而2007年新的诉讼费标准规定,打官司的费用只需要10元钱。接近于零的诉讼成本,让劳动争议案件呈井喷式增长。

据了解,劳动合同法实施将近一年,劳动仲裁部门空前忙碌,仲裁案件大幅增加,大部分的纠纷集中在薪酬、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和社保这三块。种种仲裁案件确有企业违规操作,但也不乏员工“耍刁放赖”。

茶叶贸易商夏先生遭遇了他称之为“职业碰瓷”的事件。他在聘用某营业员时,应营业员的要求,未为其交纳综合保险金,而将这笔费用直接发给本人,双方并且订下书面协议。没想到半年后营业员离职,却去劳动仲裁告了一状,夏先生不得不再为其补交保险。“我等于是付了双倍保险。这完全是骗保行为嘛!”夏先生怨怒不已,“生意好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经济也不好,我想干脆把两家门店都关了,转到淘宝上开店,不养营业员了。”

还有别的招数。“譬如员工在签合同时故意拖延,转身就去告企业违规不签,骗取双倍工资。这样的案子一告一个准。”夏先生说。

据陈曦透露,劳动仲裁部门受理的众多案件中,大部分都调解解决了,调解成功的案子中,员工和企业互有输赢,调解不成的案子中,员工的胜诉比率则远远高于企业。

“黑名单”员工的胜利

一个奇妙的命题是,“经济状况不佳的时候,反倒是劳资双方关系最好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双方最需要同舟共济,双方的目标空前一致。”在复旦做访问学者的美国劳工问题专家邝治中如是说。的确,劳资双方的理性协商和博弈,也许才是企业“过冬”的真正良策。上海也出现了这样的范例。

潘先生是一家中等规模物流公司的老板,几年来运营堪称稳健。今年下半年,受“毒奶”事件波及,公司业绩骤然转“绿”,继而又受害于金融风暴,原有的公司规模再也难以维持。他计划裁员,以缩减开支。

消息甫出,潘先生的办公室立马被上了“黑名单”的员工挤占。潘成了“圆心”,身旁滚雪球般地粘着上百号人,进退不得,在这样的混乱中,一场悠长的劳资谈判开始了。潘先生让步了,作出承诺,放员工半年长假,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费1000元,以俟转机。但忧心的员工并不同意这样的安排,他们怀疑长假只是失业的前奏,希望潘先生拿出更大的诚意和力度来安置员工。几轮“舌战”后,双方形成新的妥协:潘先生将闲置的设备折算为资本入股,员工也各凭经济能力入股,新成立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吸纳富余员工,这才皆大欢喜。

 

上一篇: 财政部: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
下一篇: 【案件播报】集体辞职 53名员工遭索赔1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