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个税扣除有望以家庭为单位 ·《职工董事履职管理办法》有望很快出台 ·上海:2008年外企工资增幅超过10% ·上海:市仲裁委仲裁管辖范围有新变化 ·全球掀裁员潮或波及中国 ·上海:人才市场受金融风暴影响萎靡不振 ·年终集中讨薪 不如平时督察 ·上海机构改革首批人事任命出炉 ·各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总汇 ·上海受金融风暴影响超15万毕业生就业严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酝酿制定有关劳动人事新规章 ·到9月底19个地区调整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职介中心公布本市四季度用工指导 ·北京:金融危机心理问诊人增一倍 85%人担心裁员 ·各省市工资水平排序 北京上海西藏居前三名 ·人保部:部分出口型企业就业岗位流失,国家已采取扶持政策 ·关注:广东东莞“亿元红包”是怎么发的? ·当前环境下保就业比保增长更重要! ·部分沿海企业不景气 300万重庆民工现返乡潮 ·【案件播报】借用他人身份证应聘惹出大麻烦 ·【案件播报】生病员工三天未交假条被开除获赔10万 ·传东莞持续涌现关停企业潮 外经贸局否认 · “裁员潮”是劳动合同法的试金石 ·宁波:劳动合同上的基本工资怎么缩水了? ·福建 城乡居民工伤赔偿“同命同价” ·【案件播报】韩籍设计师月薪3万3 被解约不服劳动仲裁到法院 ·【案件播报】员工离职前篡改公司数据库 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播报】“私了”后员工再索工伤赔偿 ·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案件播报】员工吵架被气死 企业缘何要担责
动态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多重因素推高失业洪峰 就业战争考验执政者智慧

时间: 2018/8/22 17:03:33 | 浏览: 187 | 更多关于《动态资讯

新闻来源: 南风窗       作者: 杨 军 

  世界经济本轮的衰退,仍在延续向下探底的颓势。而每次经济萧条必然伴随着大量失业。
  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以及1.83%的国际资源等,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毫不夸张地说,本来就是一场就业战争。眼下,8月欧元区失业率达到7.5%,9月美国失业率已达6.1%, 英国央行副行长宾恩则表示,“这是一生才有一次的危机,并且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摆在中国面前的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经济衰退遭遇多事之秋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在2009年底之前,世界金融风暴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可能造成2000万人失业,“这种局面将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虽然金融危机目前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欧美那样显著,但中国银监会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指出,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还会继续,“新兴经济体无法独善其身于国际环境之外”。

  德意志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国家经济滑坡将对华带来继美国华尔街危机后的第二波冲击,预计明年中国的电子、纺织和服装业等将面临更大的打击。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今后一两年内可能加剧释放。

  而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则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中小企业正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都在其中实现就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必然导致失业率的增加。

  中国今年的就业市场本来就不乐观。

  10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保部)对外披露,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与去年年底持平。根据人保部当日公布的数据,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0万人,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5万人。单纯从公布的数字看,中国的失业率处于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数据显然与人们对真实感知有所出入。

  中国官方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不纳入登记失业率统计。如果把所有这些隐性失业全部纳入统计,失业率到底有多高,这个并没有具体统计,有学者估计接近8%甚至10%,也有学者认为仅仅5%。国家统计局2005年11月正式启动城乡劳动力调查制度,调查失业率能够较准确显示劳动力市场真实情况,由国家统计局进行调查,但并不向社会公布。

  “十一五”时期,中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到5000多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呈持续下滑状态,2005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即使按照“十五”时期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80万人就业来算,今年GDP的增长率应该不会超过10%,只能带动新增不到800万人的就业,显然离设定的1000万目标还有距离。

  目前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增劳动力正在取代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中国就业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而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也会加剧就业压力。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08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一年。今年全年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700多户,涉及职工120万人,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涉及60万人。这些任务都要在下半年完成。经济学家预计,这将会造成大量工人下岗失业。经济增幅回落和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的滞后效应将会在年底显现,就业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大都在5%以下,而中国这个比重还超过20%。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就业困境将是中国政府长久面临的难题。

  刘易斯拐点初现

  使就业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中国正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

  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预期在“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将逆转。

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

  劳动力的这种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做“刘易斯拐点”。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刘易斯曾提出一个模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这些国家可以利用低工资、低成本的优势,开始经济起飞。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供给就不会是无限的了,低成本优势将消失。于是,经济拐点出现了,这就是刘易斯拐点。

  其到来并非旦夕之事。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所谓刘易斯拐点并非一个确切的点,而是指一段时间,现在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端倪。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向现代经济迈进,所有转型时期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刘易斯拐点”的经济学前提是发展中国家内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格局,等到非农产业的发展把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就会逐步变成一体化的和均衡的现代经济。而不久前刚刚落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计,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若干年,中国将进入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直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登记失业率之所以比较理想,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仓储和电子商务等形成了巨大的就业规模,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淘宝网直接带来了20万个就业岗位,电子商务网站每年为我国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达110万个,第三方物流和配送行业也带来了上百万人的就业机会。影视动漫人才、动画绘制员、宠物健康护理员、室内环境治理员等诸多新兴行业也在吸纳劳力。

  真正明显经历过刘易斯转折点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他国家没有非常明显的转折。而相对于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来说,按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大陆的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时间似乎更早,转折速度也较快。

  经济周期这一短期现象和人口结构变动的长期因素相互交错,使情况变得非常复杂,就业之战更加难打。

  中国发展已经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因此很多政策出现了变化,这也是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更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大的发展阶段来说,总有一些靠人口红利生存的企业要被淘汰掉。但经济危机的发生,使新《劳动合同法》某种意义上成为压垮一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业战争考验执政智慧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失业率达到改革以来的最高点。虽然随后中央政府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这一失业高潮仍延续到2003年。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失业潮将持续多久,目前人们仍未可知。

  每次危机都会带来社会动荡。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灾引发庞大自杀潮,当天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0%,在大崩盘发生的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此后,自杀事件接连不断。1987年10月19日,华尔街爆发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跌幅达22.6%,数以万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韩国和香港男性自杀率上升40%。

  中国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虽然仅仅只是初露端倪,但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案件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已经多了另一种解读,那就是社会和生活的压力造成情绪失控。以往在高失业率的年份,中国城市的恶性治安案件通常频频发生。如何在危机显现之初,出台相应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发展,将考验执政党的智慧。

  “政策的出台还有一种市场信号的功能,企业与劳动力看到后会想,政府出台政策了,看来形势很严峻,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于是持观望态度。这种心理预期可能会抵消国家政策。要测算政策产生的作用大,还是心理预期大。所以很多时候,靠政策调整的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如是说。

  政府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的增长。二是通过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这可视为中观层面。三是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这可视为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能解决的就业岗位有限,非常时期,宏观和中观的政策出台是重中之重。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增长下滑、面临通货紧缩压力,当时中央及时启动了住房商品化改革,从而使房地产业成为中国此后10年内需扩大的主要着力点。10月22日晚间财政部及央行公布“房地产救市新政”,以期再次激活房地产市场,但和10年前不同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近几年的泡沫发展,已经到达崩溃边缘,在商品房大幅度降价之前,一般的财政政策恐怕很难改变人们持币观望的状态。

  还有一种看法是可以借鉴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的做法,政府大量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就业。杨伟国认为,“中国现在差不多处于工业化早中期水平,工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还有投资空间,比如公路、机场、航线、地铁、公共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等等。”这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但很多专家同时也认为,经过30年的建设,中央政府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来减少失业,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一种更为可行的办法似乎莫过于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其吸收就业的能力。7月2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决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人员实行收费优惠政策,旨在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但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最关键的是从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与企业夺利的行为,这需要通过立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才可能真正解决。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重点推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等几项工作,以期在中观层面缓解就业压力。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强调,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已经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标。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也在深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就业制度安排正在向着普惠制过渡。

  财政部门加大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为260亿,而2003年的就业补助资金只有41亿。中央政府同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相应地增加就业资金方面的投入。

  经济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思路:一是增长优先论,这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二是就业优先论,这是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几乎在所有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选择第二种模式。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属于第一种类型,但随着近年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政方针的转变,和经济结构变革、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逼促,必然会向第二种模式转变。金融海啸,也许会加快这种转变。

 
上一篇: 全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望明年实现
下一篇: 【案件播报】劳动合同法条件下员工跳槽更容易